1.音乐学专业概况
音乐学专业设立于1996年,1997年正式招生,2004年晋升为本科专业。专业彰显师范底色和地方特色,致力于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培养,至今已培养17届本科生。专业现有校级科研基地1个,校级服务地方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金课、校级一流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校级教混课、校级特色课、校级教研项目共计16项。教师出版专著曾获得中国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教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萨日娜”奖、自治区首届“最美教师”、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学院曾在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大学生艺术展演、校园歌手大赛等赛事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个人一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重要奖项。
2.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呼伦贝尔,面向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校训,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人文素养,掌握系统的音乐教育专业知识,具备德育为先理念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和以美育人的能力,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学音乐教师。
(2)目标内涵
①理想信念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理想信念坚定,师德修养高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职业认同,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怀揣成为音乐教师的强烈愿望,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②执教能力
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及相应音乐教学能力,策划与组织音乐活动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音乐教学及社会音乐教育相关工作。
③育人能力
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沟通能力,具备德育为先理念和班级指导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艺术表现、艺术创造与文化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以美育人。
④持续发展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学习、教研能力,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领域前沿动态,积极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3.专业的毕业要求是什么?
(1)师德规范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①立德树人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并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②教育规范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笃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具有从教意愿,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品格;具有人文底蕴、美育精神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益,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以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①职业认同
认同音乐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立志扎根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具备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
②个人修养
具有人文底蕴、美育精神和科学精神,自觉担负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③关爱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情系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主动关注社会与人生,立志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掌握音乐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基于音乐审美感知、艺术实践、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发展自身唱、奏、跳、赏、编、导等艺术实践能力,能够将其综合应用于音乐学科教育教学中;了解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①学科知识
掌握系统的音乐教育学科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②学科技能
基于音乐审美感知、艺术实践、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发展奏(奥尔夫教学法的“奏”、管乐或民乐合奏、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演奏与伴奏等)、唱(柯达伊教学法的“唱”与合唱、乡土民歌风格性摹唱、中国古诗词谱曲歌曲演唱等)、跳(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肢体语言与动作、“四少”民族歌舞等)、赏(中外不同类型音乐名作综合分析与导赏)、编(校园音乐或歌舞编创、多声部音乐编配等)、导(中小学艺术活动策划、导演与音乐社团活动指导等)六大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通过与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的有机结合,灵活应用于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
③学科融合
理解经典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与文化语境,了解音乐学科与相关学科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内蒙古多元音乐文化,能够将其融入音乐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教学能力
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音乐课程标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学科认知特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①教学知识
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悉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新标准与新版音乐教材的理念和要求,了解音乐学科认知特点,具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意识。
②教学技能
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组织音乐教学的能力,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应用要领,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③教学实施
独立完成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全过程;掌握学业评价技能,能够分析评价音乐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具备开展教学研究和撰写音乐教研论文的基本能力。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的内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管理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有能力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音乐专长,发挥音乐情感教育的优势,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①管理策略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德育工作。
②班级管理
掌握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方式与方法,能结合音乐教学开展班级组建、活动组织、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掌握综合育人的方法与手段,能够有机结合音乐课程进行育人活动,把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依托音乐教学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①育人理念
理解音乐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规律。
②育人实践
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及其课程思政的优势,结合音乐教学开展课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参与组织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活动等育人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获得综合育人的积极体验。
(7)学会反思
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路径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制定个人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自我反思,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①学习理念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与终身学习理念,关注国内外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制定自身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划。
②自我反思
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获得教学反思体验,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具备合唱与指挥、乐队合奏、剧目排练等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技巧,具备与同事、学生、家长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
①团队协作
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适应、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中与不同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②沟通技能
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具备合唱与指挥、乐队合奏、剧目排练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4.专业实验、实训情况
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有海拉尔区第五中学、海拉尔区铁路一中等20个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见习、研习、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建有微格教室、民乐排练室、声乐排练室、器乐排练室、钢琴排练室各一间,为师范生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三是实践教学覆盖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教育见习设置为3周,分别设置在第四、第五和第六学期,教育研习1周,教育实习16周。
在师范生实训方面:一是本专业聚焦音乐学科师范生综合能力实践的提升建立“八大乐团”及“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设置有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将“乐团实践”“三字一话”训练融入师范生晚自习,保障实训时间,提升实训效果;二是坚持“以赛代练”,组织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自治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基本功展示。在师范生评定方面:教育实习量化总成绩=师德体验实习成绩+课堂教学实习成绩+班级管理工作实习成绩+教研实践实习成绩。其中,各单项实习成绩,由实习基地和高校指导教师参照标准给予考核,指导教师综合实习生同伴评价、实习生自我评价和平时了解做出客观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