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位置:音乐与舞蹈学院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舞动艺韵!吴格丽老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民族舞蹈编导培训项目​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年06月30日

在民族舞蹈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一颗新星正蓄势待发!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吴格丽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见解,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 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民族舞蹈创意开发编导人才培训》项目组的严格遴选,即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 “舞蹈创意孵化之旅”。这场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深度研修,不仅是对吴老师个人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将为学院的舞蹈教学与创作注入全新活力,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期待的艺术征程!

项目概况:

该项目在美好的新时代背景和国家艺术基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宗旨的支持下,秉承培养新时代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目标,按照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遴选标准并结合项目设定的培养对象,组织了专家组评选,并最终面向全国择优选拔录取了30名优秀学员进入人才培训项目。项目培训学员选拔来自中国各地区各民族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特别是针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选拔在艺术院团、教学单位及文化馆等领域的青年舞蹈艺术工作者。

该项目邀请40多位在国内舞蹈、创作、传承、创意等领域的权威知名专家,为学员们亲自授课和指导教学,课程学习内容包含理论学习、创意实践学习、和舞台创作实践等。本次《民族舞蹈创意开发编导人才培训》项目,旨在让传统与创新共舞,培育能将民族文化瑰宝转化为时代艺术语言的卓越人才。

吴格丽学习心得

今日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创意开发编导人才培训》课程中,聆听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奇・哈斯敖登教授主讲的《蒙古族舞蹈创意素材》课程,如沐草原文化甘霖,在舞蹈语汇与精神哲思的交织中,完成了一次文化根脉与艺术哲思的深度洗礼。

作为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学员,当哈斯敖登教授以《乳香飘》的柔婉舞姿诠释游牧生活的温情,以《胡杨颂》的刚劲动律隐喻草原英雄的坚韧时,那些根植于血脉的文化记忆被瞬间唤醒—— 指尖流淌的不仅是舞蹈动作,更是蒙古族 “天人合一” 的生存哲学。

课程中最触动我的,是哈斯敖登教授对《敬》的意象解构:蒙古族的“三敬”传统,即敬天、敬地、敬万物,其中,“天”代表着广表无垠的天空,“地”象征着滋养万物的大地,“万物”则涵盖了祖先、火神等世间的一事物。这一传统不仅是游牧民族在应对脆弱生态环境时所形成的生存智慧结晶,更是其宇宙观、伦理观以及社会秩序的综合体现,承载着厚重的生态伦理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启示意义。礼仪的现代转译,将马背民族的敬畏之心转化为舞台上的空间诗学。

作为基层舞蹈教育者,此前常困于动作模仿的表层训练,而今方知唯有深挖“胡杨耐寒”“乳香传情” 等文化符号,才能让舞蹈从 “技” 升华为 “道”。当《胡杨颂》以刚劲有力的肩臂模拟风沙中的树干,并不是舞蹈动作的展示,而是一个民族用身体写就的生存史诗。这份对文化原真性的坚守与创意转化的智慧,将成为我未来教学与舞蹈创作中丈量传统与现代的标尺。

2025年6月26日

联系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府路83号 联系电话:3100000 邮编:021008